文章内容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宣传部 - 《石景山报》

披星戴月为打赢开路

——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新冠肺炎防控专班战 “疫” 保障纪实

2020-03-16     浏览(120)     (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承担了辖区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保障工作。受领任务后,区市场监管局在第一时间抽组人员成立局新冠肺炎防控专班,积极对接上级防控任务。作为保障战“疫”物资供应的单位,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协同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先后从国内外筹集防护物资80多万件,送到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手中,为辖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精兵强将派到最重要的位置

为确保专班工作高效运行,区市场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人员选拔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张伟亲自点将,由分管副局长鲁文盛牵头,从业务科室、局办公室、基层所抽调骨干组成专班。随着任务的推进,又不断有新的同志陆续加入。

战“疫”工作中,鲁文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兵。早在“非典”时期,时任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的他,就牵头负责辖区医疗救治、院感防护和患者转运等工作。17年过去,鲁文盛又一次投入到重大疫情防控中。“专班的干部都是精兵将!”军人家庭出身的鲁文盛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专班同志:谭静参加过“非典”的综合协调保障、从事食药监管工作24年,药械科科长李长虹是一名在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一线工作14年的医学硕士,任婧转业自某部队医院……“不管男女,疫情面前,首先要敢冲!”鲁文盛说。面对从未承担过的物资采购任务,专班的同志们没有迟疑或者抱怨,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火线受命的“采购员”

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初,得知部分发热门诊医用防护服、N95口罩仍是“0”的消息,专班的同志心急如焚。为尽快筹集防控物资,从区领导到每一个辖区群众都参与了进来,来自电话、微信、购物平台等各个渠道的信息,以及合同签署、物流入库等信息,源源不断汇集到专班。此外,摆在专班案头的还有1000多家全国防控物资采购企业名单。

情况紧急,面对海量的采购信息,“挨个儿打电话”这个最笨的办法成为唯一的办法。国内货源紧缺,专班的同志又通过经销商将联系范围拓展到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地区。因为有时差,大家的电话不分昼夜地打着,李长虹一度由于熬夜工作累晕在家里。此外,他们还建立了3个工作群,及时掌握各地物资信息。“以前两天充一次电,那段时间需要一天充3次电,后来就干脆一直充着。”任婧介绍说。

专班的同志们调侃自己是“采购员”,口罩、防护服、消毒剂、鞋套等都纳入了采购范围。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按照收集信息、电话联系、翻译外文、审核资质进行了工作分工。同时,还积极建议上级建立了快速财务审批流程。

工作开展伊始,问题接踵而来:有的不提供发票,有的要求先全额打款,有的正审核资质物资就被拎着现金的经销商抢走了……”面对良莠不齐的供货渠道,和“慎重一步丢了几单”的形势,鲁文盛与同事们把“担当”二字举过头顶,商定了三项筛选原则:一是企业资质、产品类型等基本信息,二是价格情况、付款方式,三是什么时间到货。三项内容经批准后迅速执行,从而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最终,经过一周多的“地毯式联系”,终于固定下来86家企业,为辖区防控物资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方百计筹集物资

防控物资等不来靠不来,必须主动出击。然而,风险如影随形:专班订购的第一批医用N95口罩,订单已下,却被告知被当地征用;还有一次,钱打了一半,企业却突然坐地起价。国际环境也不乐观,个别国家突然禁止防疫物资出口使部分订单泡汤,部分国家的停航也大大延长了物资到达时间……但是,1%的希望必须用100%的努力来争取。除订购外,专班的同志想尽了办法:有亲友联系的,有爱国企业支持的,一批防护服甚至是由工人趁夜从墙头扔出来的。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得知千里之外某沿海城市企业库存有30万只口罩的消息,谭静和有关部门同事迅速出发,于当日夜里到达。此时才发现该厂已被有关部门征用,几十名经销商又堵在门口。怎么办?谭静等人将车开到厂门口不远处,与企业负责人通过电话和微信交涉,才得知这批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尚未被“盯”上,最终企业负责人偷偷把两只口罩揣到上衣口袋拿出来才完成了验货。由于不是亲自抽检,谭静等人心中也很忐忑,但是稍有犹豫可能啥也没了。事不宜迟,谭静等人次日就抓紧押运这批物资返京。1月29日凌晨1点返京后,谭静顾不上休息,就与负责产品质量监管的曹志伟连夜开展抽检,当日下午抽检报告出来:全部合格!谭静等人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防护物资几经周折驰援定点收治医院

2月初,得知即将投入运行的辖区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救治医院急缺防护服的消息后,专班人员迅速投入了战斗:“决不能让一线医护人员赤手空拳上战场!”然而,从厂家和供货商得到的回复却都是“没有货”。一次偶然的机会,专班人员联系到一位旅居日本的爱国商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辖区有关情况与他进行了沟通。

感同身受的企业家立即发动在日本的所有朋友,终于从一家合作了20多年的防护服企业里挤出1000件防护服出售给石景山区的定点救治医院。为了保证这批防护服的质量,这位企业家多次到车间现场查看。

好事多磨。就在1000件防护服在航班锐减的情况下,经历重重关卡运抵北京首都机场后,却迟迟无法出关。到底出了什么事?第二天定点医院就要开始运行了!大家焦急万分。“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里,不论几点,今天一定要拿到防护服!”区领导的话掷地有声。专班人员紧急找到一家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帮助询问,通过精准对接海关和机场部门,1000件防护服终于顺利出关。晚上21时许,防护服抵达医院。2月8日,元宵节,定点救治医院正式投入运行,负责院方医用防护物资库房管理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终于见到符合隔离标准的防护服了!”

用严格监管护航“绿色通道”

2月初,专班与登记等部门协同,在辖区一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获得注册证批准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仅用4小时就完成了企业申报材料审批业务,并核发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然而,负责医疗器械监管的常向平和王海晶等同事却没有因为企业走绿色通道就放松了监管。为帮助企业及时补齐灭菌环节的短板,她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最终争取到一家辖区企业将3台灭菌柜中的两台让出来保障防护服生产,从而大大充实了一线需求。

牵头产品质量监管的曹志伟、孙斌等工作人员把监管挺在前面。他们先后对辖区采购的防护产品开展抽检7个批次,将质量不合格的2万只口罩坚决退回;指导基层所大力查处假冒防控物资,查处“三无”口罩1000余只。在推进辖区口罩厂生产时,他们先后送检产品12批次,帮助企业及时改进生产方案、培训业务骨干、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快了产品上市的速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辖区疫情防控形势得到较好扭转,在确保防护物资保障的同时,专班的同志门又投入到推进辖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工作中……

李家雨 刘占青 张寒羽